青神中职校平面竹编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标准

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佐证材料之一

作者:青神中职校 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20年12月15日 点击数:

 

   6.生产技术
 
 
   6.1选竹
 
   选竹要领:1.应选用无伤痕,无色斑的一年生慈竹或单竹。2.选竹林中间的竹,竹节长的竹为佳。3.砍竹时从竹头第一节竹筒下刀,我砍伐后顺着竹与竹之间的缝隙拖出竹林,沿着掉竹枝长势向上剔掉竹枝叶。 如需长途运输,必须用稻草等相互隔离,防止互相擦竹所简表皮。
 
   6.2去节
 
   选好的竹错开伸长节0.5cm左右垂直下锯,将竹竿锯成无节的竹筒。
 
   6.3刮青
 
   挂青要领:1把竹间斜放约45°,用左手拇指压在竹的锯口上,跟食指和中指形成三角形将竹筒卡住,增加竹筒的稳定性,2.刀口向下倾斜沿竹筒表面下去,向下刮青,刀向上滑动时抽沿活竹筒刮起,即下不刮上刮,用力均匀,刮出色层一致的竹筒来。
 
   完成刮青后,认准刮青后每节筒竹部位,刮下的竹青显得光滑的是头部,带毛刺的是尾部。
 
   6.4削平
 
   在手握竹筒掌心向内,右手持刀掌心向内,刀口向外,把竹筒 头部锯口圆周均匀地削平整。
 
   6.5分块
 
   分块要领:1.以竹筒外圆基本平面为标准,刀口直线通过圆心拍下第一刀.2.按需要宽度分出竹块,分块时每次刀口直线须通过圆心,再拍刀背。3.分块完成后把竹筒按块剖开,不能一块一块地撕开竹块。
 
   6.6分居
 
中、高、精档平面竹端的关键在竹篾分层。分层要领:
 
   1.用篾层分层
 
   a.第一次进刀。将削平口子的竹块握在左手心中,拇指和食指捏在离削口1cm的位置,右手握刀,刀口向内,目测竹块两边在上三分之一线上平口进刀,向左手腕内压进刀后的竹篾块,有分开的感觉后用S型操作方法实施第一次分层。也可以向左腕内弯曲实施第一次分层。
 
   b.第二次进刀。刀口随竹外圆约0.5~1m厚进刀,得到厚度一致的用篾层。
 
   2.薄篾层分层 
 
   第一步:剥层。
   a.把用篾层未削口的一头颠倒过来,在左手食指第一指节用拇指压住约2cm长处向内弯曲几下,使竹皮变得柔软。
   b.用单面刀片在2cm内横划第一刀,左右手食指、拇指配合,右手食指用适当的李剥出第一层,剥出的长度约2cm。
   c.按第一刀的方法,连续划四次,分出5层薄篾层,每层剥出的长度一致。
   d.要按编织产 品需求来控制篾层的厚与薄。下刀收刀要用力均匀,刀口深剥出的篾层厚,刀口浅剥出的篾层薄。
 
   第二步:启层。首先用双手分篾法把1~4层与第五层分开,再用四指分篾法把1、2层和3、4层分开,最后把1层与2层、3层与4层分别分成薄鹿层,1、2层之间和3、4层之间分别留0.5cm长连接。
 
   第三步:整理。用一节约10cm的第一次分下的黄篾把卷曲的薄篾层拉直,单数层向上挂在工作凳上。把颜色相同,长度接近的挂在一起。启完后用宽约0.5cm的竹丝从中间穿过打结,挂在通风阴凉处吹干备用。
 
   3.黄篾分层
 
   第二次分层的黄篾用同样的方法分出4层,用作编边子和6丝以内的产品。
 
   第一次分出的黄篾按竹筒不同的壁厚可分出4-10层,主要用作编粗竹编用。
 
   4.精档竹编篾层制作
 
   精档竹编篾层是在最薄的篾层基础上刮出来的,合格的篾层需要反复刮60~80次竹丝制作方法:磨利刀刃,把一本杂志固定在腿上,左手持已晾干的薄篾层,右手持刀呈三角形,用拇指压在刀背上固定用力的程度和刀子的活动空间,刮得越薄越要小心,每刮一次中途不能停刀,两面刮。刮成功的篾双层重叠蒙在报纸上仍能清晰辨认报纸上的小字。
 
   6.7三防处理
 
   竹煌篾需要进行防虫、防麻斑、防毒变三防处理。
 
   三防处理方法:将平面竹编的竹篾放入30%的工业过氧化氢(双氧水)按1:2配制的溶液中素沸,按不同篾层的不同厚度,以及双氧水的不同浓度,确定煮篾时间。煮篾时必须分层拴、分层放,分拴时要保留整枝竹篾两倍的空隙。
 
   6.8染色
 
   染竹篾的染料最好是直接染料,渗透性强,不易脱色。
 
   染料配制方法:先将直接染料用白酒溶成糊状,按1:100比例倒入煮开的沸水中,充分搅匀。
 
   染色方法:用方格木质架子放在染锅内,把竹篾压入染液中,不压紧,让竹篾悬在沸水中。染色时间因篾层厚度及染料的浓度不同,一般在1~2个小时左右。
 
   6.9分丝
 
   分丝工具一般采用排针。排针的绑扎要以编制用篾的宽度为准,每根针尖露出固定篾块约5mm,相间均匀,针尖调齐。
 
   分丝方法:将左手拇指、食指握篾层横向平放在工作台上,右手姆指、食指、中指持排针向后倾斜轻放在篾层上。左手向下用力拉动时,右手轻轻向下用力,在运动中划破篾层。排针分丝后,把两边过宽、过窄的去掉,用隔一捡一的方式把手指镶入竹丝中,拉开头子。
 
   6.10编织   平面竹编采用的是经线和纬线的垂直相交编织方法。
DB51/T  1813-2014
   平面竹编有仿编、心编、坐标填格编、看图编织四种编织方式。
 
   进行仿编时要对样品的形状、用篾宽度、厚度、起头、收尾、染色、油漆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后才能动手依萌芦画飘,编织出一模一样的复制品来。心编把要编织的产品在心中绘成图谱,手随心动,编织出新的合格的产品来。坐标填格编织把创作好的图样先绘在坐标底稿上,再用篾丝按图进行编织,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借用村姑绣花制图方法。看图编织是平面竹编最常用的编织方法
 
   6.10.1看图编织
 
   看图编织一般要经历图案的设计与再创作、起头、星点编织、看图编织几个过程。
 
   6.10.1.1图案设计与再创作
   选作平面竹编的画应以线条为主,选用人物、花鸟、山水、书法精品佳作,图案再创作中保留原稿的精、气、神,充分体现原画风格。
 
   6.10.1.2起头
   编织时要根据不同的图稿选择不同的起头方法,直角外边起头法是平面竹编常用的起头方法,直角外边起头法:
   a)计划好篾条的长度,确保篾条不出现拼接。
   b)用染随篾作径篾,先取排丝后未分成的连接篾3~5皮约20丝排在工作凳上,用压铁压上。
   c)从第一皮起,编篾与径篾必须垂直,也一定要用以同一块排 针分丝的篾。
   d)从中间捡起一皮编入第一丝编篾,从捡起第一皮的两边各捡一皮编入第二丝,再从两边各捡一皮编入第三丝,中间的一皮不捡,两边各捡一皮编入第四丝,中间的三皮不捡,两边各拉一皮编入第五丝,完成直角起头。
 
   6.10.1.3 星点编织
   采用直角外边起头法编到第一个星点时,就要将起好头的平面竹编贴在图纸上,开始星点编织。星点编织方法:
   a)在星点编织中,第一个星点定位后,第二个星点的置入是决定星点路线的横、竖方向的关键一步。
   b)如果编的是条幅,星点的走向在对比色中为横向,画面中为纵向。如果编织的横幅,对比色中的星点方法为纵向,画面中的星点为横向。
   c)在从第一个星点编到该捡第二个星点时,向左编入第二个星点,星点的排列方向为横向,向右编入第二个星点,星点的排列方向为纵向。
   d)星点的疏密编织,增加了画面的层次。在四丝内捡星点得到的是深灰的效果,在七丝内捡星点得到的是中灰的效果,在十丝内捡星点得到的是深黑和浅灰的效果。
 
   6.10.1.4看图编织
   把设计好的图稿和起好的头按编织要求(主要是决定星点的走向),用双面胶固定在画框线外缘,开始看图编织,编制要点:
   a)画内没有图案的地方按设计要求(据天空、大地、水面等灰度层次决定)丝数间隔编织星点。
   b)  用中灰色编织天空,用深灰色编织地面,用原色编织物体形状,才有强烈的立体感。
   c)  有图案的地方把径篾(染色篾)编在上面,图案在每丝编织中占60%的就捡起来;占40%的就不捡不编。但有时也灵活机动地掌握尺度,尽量避免过长的抛篾出现。星点的切、合要上下吻合。
   d)  10丝内的编织都用双手捡篾,灵活机动,速度快,10丝以上则需要钩针挑丝。
   e)  用双面胶分三点粘在起好头的背面,把图纸的左上角紧贴在内角线上,要完全重合,按纵向编织星点,直到编织面口子同图案的起点平接。
   f)编到图案时,把与图案同宽的径篾(染篾)捡起来,如果同星点产生硬翅,星点要为图案让“道”而不捡
   g)编入图案后,竹编和图纸切不可挪动,边上每隔3cm用胶带固定一次。图案要编入随图案变化而增减径篾(染篾)的多少,要保证完全还原图案。
 
   6.11装裱

   按照传统书画装裱技术要求,对一幅编制完成的平面竹编,加上底座和框架。

 

 

共11页 您在第9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0041个字符
【字体: 】【收藏】【打印文章】【查看评论

相关文章

    没有相关内容